第 3 期
2023年5月4日
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
一、工业运行
工业生产实现平稳开局。一季度,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增0.8%,高于全省平均5.7个百分点(全省-4.9%),居全省第4位。其中3月当月比增-1.9%,居全省第5位,高于全省平均5.9个百分点(全省-7.8%)。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.9%,快于规上工业增加值2.1个百分点。工业用电降幅逐步收窄。3月当月用电量8.5亿千瓦时,比增-1.7%,居全省第5位,较2月提升2位;一季度用电增速-9.4%,居全省第8位,较1-2月提升1位。小微企业贡献显著。规上工业小微企业增加值增长3.9%,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.1个百分点,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达335.5%,贡献率较去年同期提升278.4个百分点。企业培育创同期新高。一季度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3家,较去年同期增加4家,新增企业数创历史新高;其中新投产纳统企业2家(上杭紫金铜箔、高新区聚绅药业),较去年同期多1家。
从县域情况看,上杭(3.4%),永定(1.7%),新罗(1.5%)等三地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;武平(0.8%)增加值增速与全市持平;连城(-0.1%),长汀(-2.6%),漳平、高新区(-5.1%)等四地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市平均。
二、工业投资
一季度,工业固投比增10.7%(全省增速12.7%),低于全省2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四位,高于全市全社会固投增速(-6.6%、全省第七)17.3个百分点。武平(54.8%)、上杭(25.5%)、永定(21.5%)、连城(15.3%)、(长汀11.8%)高于全市平均增速,漳平(-8.8%)、新罗(-22.9%)低于全市平均增速。从行业来看,制造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为88.6%,比增10.2%,低于全省4.6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四位,武平(50%)、上杭(32.4%)、永定(30.3%)、连城(10.8%)高于全市平均增速,长汀(10.1%)、漳平(-13.5%)、新罗(-24.1%)低于全市平均增速;采矿业投资比增9.9%;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比增15.7%。
技改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为54.9%,比增-5.2%,低于全省17.4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六位。武平(60.1%)、永定(19.2%)、连城(2.6%)高于全市平均增速,长汀(-6.6%)、新罗(-23.9%)、上杭(-30.1%)、漳平(-40.3%)低于全市平均增速。
龙岩高新区(经开区)工业投资、技改投资增速分别为-68.8%、-83.7%,制造业投资增速-68.4%。
三、存在的主要问题
当前我市工业运行存在的问题:一是部分县域增长乏力。3月当月,从规上工业产值来看,仅上杭(8.7%)正增长,其余各县(市、区)、高新区均负增长,合计拉低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5.4个百分点。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,连城(-0.1%),长汀(-2.6%),漳平、高新区(-5.1%)均负增长,其中漳平、高新区较大幅度负增长,对全市影响较大。二是大项目带动作用偏弱。接续在建的大项目、好项目数量少。如2023年重大产业攻坚项目中50亿元以上项目仅有6个,较去年减少2个。受项目建设周期影响,部分重大项目发力不够。如,漳平龙钢项目(技改)2023年主要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,相较于去年基础施工、厂房建设等工作内容来看,其计划投资体量相对减少,一季度完成工业投资较去年同期减少超4亿元;龙净年产5GWH储能电芯制造项目、德旭新材料含氟无机盐项目等,2023年主要开展前期手续办理工作,无法尽早形成大规模的有效投资。三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。从对160家企业问卷调查情况看,近五成(50.6%、81家)企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是当前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。比如,房地产市场依然疲软,对建材等关联产业带来较大影响,截至目前全市水泥企业产能仅发挥不足六成;稀土下游市场订单缺乏,导致华裕天恒、赤铕稀土等上游企业生产下滑,一季度产值均两位数负增长。
四、下一步工作重点
一是强化工业运行协调。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“六比一看”亮晒考评机制,组织开展工业“三比”竞赛活动,激励各级各部门比学赶超、争先进位。对照目标任务,强化重点区域、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的监测,对全市236家工业企业用电情况实行“周通报”,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工业用电平稳增长。二是促进项目招引实施。常态化开展工业招商工作,重点跟踪推进11个谋划在谈重大工业招商项目、40个重大技改招商项目和穗龙合作项目进展,协调推动解决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难,争取项目早日签约落地。围绕重大产业项目攻坚目标,深化挂图作战工作法。开展攻坚项目现场挂钩服务,了解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堵点、难点和阻点,确保全市60个2023年重大产业攻坚项目顺利推进,力争上半年完成投资93.8亿元,开工13个以上,其中力促漳平龙钢项目、新龙马代工生产项目尽快投产。三是抓好企业帮扶服务。进一步深化千名干部挂千企活动,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,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。市工信局常态化派驻8个工作组,下沉一线、直达企业,靠前服务,进一步挖掘和释放企业生产潜力,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,促进企业增资扩产、达产满产,确保二季度工业经济保持有序回升的发展态势。